粤苏浙鲁四大省前5月工业利润仍有下跌,对半年期GDP有多大影响?
感觉疫情正在远去,对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甚微了,但持续3年经济下行压力并没解除,还处于惯性中。较显著的就是内外需都未恢复到疫前状态,前几个月一直处于艰难爬坡状态,这必定会传导至生产领域,这也是2023年前5月国内工业生产并没高速复苏的最大原因。
(资料图片)
粤苏浙鲁等省在全国工业中的份额很大,因此它们的运行状况有着风向标的作用。至5月末它们的规上工业利润就仍处下跌状态,其中浙江与山东跌幅还较大。
前5月广东省以3017.3亿利润总额居全国之首,但相较上一年同期却有12.3%的下跌;江苏省略好一点,但也有8.5%的降幅,其总额也跌到3千亿之下,为2926.7亿。放眼全国,粤苏两省的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降幅已经算偏小的了,很多省市都出现了20%以上的下滑趋势,浙鲁两省正是如此。
浙江省前5月总额下降22.3%,绝对值只剩下1930.1亿;山东省更直降30.4%,绝对值只有1466.3亿了,这也使得它的利润总额国内排名也下降至第7位了,被四川、陕西等省所超。
但观察到这四大省的规上工业营收除了广东省有不到1%的微跌外,都是正增长状态呀,那何以利润出现如此大的减收?就是开篇提到的内外需求力尚未恢复全力为主因。
消费不振,让工业品销售不旺而使得各企业间的竞争加剧,因此降价成为主要促销手段。虽说今年以来能源价格有所下滑,对企业的经营成本是能有所拉低,但销售端的价格下行还是挤压了利润空间不小的。
另一个原因是今年前几个月所产生的营收、利润的销售产品不少是来自于去年的生产,而去年的生产成本是处于较高位的,加上压价出售,那进一步丧失利润了。
因此如开篇所言,虽然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在逐渐消失,但形成的负面影响还存在一定的惯性,对今年上半年还在发挥着一定作用的。那么还有个问题,四大省的规工利润总额出现这样的下滑状态,对它们自身及全国的上半年GDP走向会产生怎样效应?
工业对GDP的影响主要是看工业增加值,而工业增加值的核算确实是含利润总额的,但并非决定力量。解析下公式为:薪酬总额+生产税净额+折旧+盈余=增加值,其中盈余就是与利润总额几乎相当的,那么占增加值多少份额呢?
在增加值中占比最大的一块是薪酬总额,约45%至50%之间,另外三项之和只能占半,因此利润总额对增加值的影响是偏小的,主要还得落脚于薪酬总额上。
而营收是含薪酬、税收等的,因此要观察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,营收走势要更突出。
从营收上看,前4省是企稳的,虽然前5月都涨势一般,但明显已从前2月的颓势中摆脱、呈逐月回升状态,到半年期它们的营收可能会进一步上行。那么转化为工业增加值可能还是会相对稳定的,利润总额的下跌并不会对增加值造成很大影响。
因此前四省半年期的工业增加值很有可能会是微增状态,这就要看它们的第三产业走势了,能否助力GDP整体增长。从一季度情况看,它们的服务业增加值涨势还是可以的,再经过2季度的回升应该会更快,故而小编认为四省的半年期GDP涨势会好于一季度的,不用过于悲观的。
各位对此是如何看待的?也来说说看!
标签: